1、被套当作蚕丝卖
蚕丝被的主体是蚕丝,但它还有一个重要的配件就是被套了。一层层叠好的蚕丝包进被套才是真正的成品,于是有人就会在被子的标签上注明:“蚕丝被,2500克”;但实际上被子里的蚕丝净含量只有2000克,另外500克是被套的重量。消费者在购买时,根本就无法确定被子里蚕丝的真实含量;于是,被套也能被卖出蚕丝的价格。
2、拿化纤丝来掺货
目前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出类似蚕丝的化学纤维了,这种纤维的手感、色泽、柔软度和蚕丝不相上下,所以也经常被厂家当作蚕丝被的“掺货”。
现在市场上的普通长丝化纤价格不到1.2元/吨,大部分最高级的化纤价格也不超过12万元/吨;这比蚕丝的价格要低许多。还有一种掺杂纤维的办法,就是把纤维料和蚕丝下角料、废旧蚕丝一起打碎来造短丝。
3、短丝冒充长丝用
好的蚕丝被要选用好的蚕丝,而好的蚕丝又要精选高品质的蚕茧;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蚕茧质量却是差别很大的。用次品蚕茧、蚕丝下角料生产出来的就只能是短丝。短丝的原料比较杂乱,其颜色也会有差异;因此,为了使蚕丝保持较白的颜色,又往往会添加一些漂白剂,从而使蚕丝纤维的弹韧性、延展性等自然性状受到损害,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一定的威胁。在部分工厂里,短丝往往被夹杂在长丝的中间,以次充好;而在生活中,短丝则被许多卖蚕丝被的小贩以优质蚕丝的名义进行销售。
4、柞蚕丝当作桑蚕丝
在我国主要出产有两种蚕丝。一种是桑蚕丝,就是桑蚕结的茧里抽出的蚕丝,这种蚕丝色泽白里带黄,手感细腻、光滑,有一股淡淡的动物纤维特有的气味。用这种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特别柔软、贴身;另外一种蚕丝就是柞蚕丝,它是用柞蚕茧生产出来的。柞蚕属野蚕,主要生活在北方,它由人工放养在野外大山柞林之中,它以柞叶为食。和桑蚕丝相比,柞蚕丝的颜色比较深,其原始颜色为灰黑色。这种颜色的材料做被子,通常无法被消费者接受;因此,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柞蚕丝往往要用酸缄性的化学药剂进行褪色处理,因而它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。另外,柞蚕丝丝体中所含的“丝胶”比较多,导致它本身手感比较粗糙,不够光滑,光泽也比较暗淡;而且柞蚕丝的刚性也比较强,不是很贴身。为此,不少厂家会使用化学添加剂对柞蚕丝进行去胶处理;更有厂家为了增加蚕丝的光泽度,会给蚕丝上工业硅油甚至猪油,这些添加物对人体显然是没有好处的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